400-816-1413

您的位置:

产业头条 城乡融合第三空间”的六大打造手法!

城乡融合第三空间”的六大打造手法!

2021-09-26 18:32:00 来源:一诺农旅规划

城乡关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新业态和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纽带,切实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第三空间”的含义

“第三空间”字面含义区别于第一、第二的空间形态。在规划界,“第三空间”还没有确切统一的定义,一般用它代指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空间场所,人们在这里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与精神的愉悦。乡村旅游主导下“城乡融合第三空间”即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从空间地理、乡野生态、民宿建筑、民俗文化、乡村产业、乡土精神、田园生活等层面,系统地构架出以旅游为抓手的城乡融合创新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城乡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在文化、产业、生态、思想等多个层面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为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城乡融合第三空间”是立足于乡村既有资源,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以创意乡土文化为底蕴,以现代乡村产业为核心,对乡村土地进行综合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乡村民居、社会文化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的地域空间形态,是一种规模化、多功能、现代化、开放性的乡村聚合空间。

“城乡融合第三空间”的特点

“第三空间”是乡村旅游与城乡融合不断磨合发展所形成的成功模式,主要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功能的多样性。“第三空间”不仅指向乡村居民,也指向乡村旅游者及城郊居民,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城镇与乡村的多重复合功能。

2、效益的综合性。“第三空间”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追求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追求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

3、要素的系统性。“第三空间”各项目要素之间构成了共生互补的能动关系。

4、产业的全景性。“第三空间”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化的乡村产业体系,即“乡村全景产业链”。产业链囊括一产、二产、三产,是多产协同发展的良性产业结构,是乡村产业在产业层次、产业配比上的优化模式。

5、城乡的融合性。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出发,意在打破城市与乡村相互分隔的壁垒,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及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而“第三空间”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模式。

“城乡融合第三空间”的打造手法

1、以乡村旅游为先导,城乡融合的综合发展。“第三空间的构建”以乡村旅游为先导,充分发挥旅游人流、物流的聚集平台作用,盘活区域人气、带动区域商气,进而为乡村产业、文化、社会发展带来能量与契机。

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的作用突出:一是作为平台,发挥出旅游强大的整合功能,实现了乡土文化与多层产业的有机互融、协同发展;二是通过引入现代休闲旅游的理念,提升了乡村的传统不良观念,塑造了乡土田园“以人为本、宜居宜行宜业”的现代化新形象;三是借用乡村旅游突出的窗口效应,通过旅游展现乡村的品牌形象,实现了文化流、物流等系列元素的引进与输出及城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2、以“田地艺术”为手法,营造田园景观。“田地艺术”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土地自然耕耘及调整的智慧结晶,承载了特定地域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历史,是一种白话的、魅力的乡土大地景观。“田地艺术”是劳动人民无意识的创造成果,具有突出的感染力与冲击力。

人们在乡村旅游的规划实践中,有意识地从现代景观生态学视角,总结“田地艺术”的打造手法,通过对自然地理气候、乡村地势地貌、乡土生产性景观作物及民俗器具等统一的把握,营造富有造型、具强震撼性的乡野大地景观,体现出乡村旅游景观中最具魅力的层面。

3、以“第六产业”为指导,构建现代农业全景产业链。“第三空间”的规划要以“第六产业”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传统乡村产业结构,构建乡村全景产业链,实现乡村产业升级与经济腾飞。“第六产业”是对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模式的定义,实质是乡村全景产业链,需要以创意农业作为技术与理念的指导、以乡村旅游作为平台,带来人流、物流,提高人气、盘活商气。

“第六产业”极大转变了传统农业单一产业结构的限制,突破了一二三产限制,实现了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的有效衔接及文化与科技的紧密融合,带来了产业融合的经济乘数效应,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最佳产业模式,也是“城乡融合第三空间”产业层面的标志。

4、以“泛博物馆”手法,活化乡土民俗风情。“城乡融合第三空间”以传承及发扬传统乡土文化为使命,通过“泛博物馆”手法,活化乡土民俗风情,在发扬中传承乡村文化,为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文化动力。乡土文化的“泛博物馆”式发展将是未来乡村文化的重要复兴模式。

原生的乡土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是传承多年的文脉积淀,但它们很难对现代都市民众产生吸引力,而“泛博物馆”发展模式是针对文化的展示,不仅通过静态的、展览性的“博物馆”形态将文化推向大众,更采用参与性强的休闲游乐及主题娱乐产品形式,形成多个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紧密结合的“泛博物馆”形态。该形态可融合多种游憩方式及商业业态,衍生多个混合消费的盈利点,是带动乡村文化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5、以创新现代中式民居为理念,建设乡村未来建筑文化遗产。在建筑形态设计上,“第三空间”秉持创造未来建筑遗产理念,创新现代中式民居建筑。民居以乡土地区的本土建筑为借鉴原型,融入我国建筑文化的精华元素,适当添加现代建筑符号,凸显本土文化,创新设计出“田园民居”,突出当地的“新本土主义民居”品牌。民居的特色突出表现在作为建筑的“三观”属性上,即时空观、自然观、文化观。

6、以新田园主义为理念,使乡村生活成为“心灵的栖息地”。“城乡第三空间”的建设要以人居为最终目标。在建设中以新田园主义为理念,突出“原乡”概念。“原乡”既是对田园生态、田园景致的向往,也是对健康生活与质朴生态的追求,更是对农耕文化与心灵港湾精神的回溯。

乡村旅游空间的建设,应立足生态化造景与土地整改,设计具有浓郁田园风情的民居、庄园,落地田园人居建设,同时引进古今中外的传统“庄园文化”与低碳节能技术。通过构筑“原乡”庄园,实现田园休闲度假与养生人居的新典范,为城乡融合区域提供“最原味、最闲适、最绿色”的低碳田园人居与“心灵的栖息地”,开创乡土“田园”生活新纪元。


企业选址就找园见选址
真实信息
真实信息

海量项目资源
实地认证绝无虚假

精准匹配
精准匹配

根据您的需求
提供最佳选址方案

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

全流程免费带看
直到满意为止

免费服务
免费服务

不收取选址
企业任何费用